由于農村飲用水安全改造工作是逐年開展的,而最早啟動的改造工程的已距今有3年之久,而三年間,很多的地形地貌都發生了改變,加之施工單位不能嚴格按圖施工,特別是穿越農田或道路的地方,因此造成這些長期不用的管道及閥門因沒有參照物或參照物消失,而無法準確找到接口或閥門。
皂河區域供水服務中心所轄的蔡集鎮,是中心第一個接手的鄉鎮,在對全鎮用戶信息普查之前,我們就在鎮水務站工作人員的帶領下,對原農飲安全管道的閥門進行逐一開啟,以讓清清駱馬湖水流進飽受地下水直供而怨聲頻頻的農村百姓家中。但此過程中,我們遇到了不少困難。
原本設計的王莊、徐洼兩村,是以DN200管道作為主要水源管的,結果,農飲安全當初設置的一個控制閥找不到了,由于管道所在區域地貌發生了巨大變化,原先大田地變成了一條雙向六車道的快速路,盡管水務站甚至當初的施工人員也都先后到達現場指認,但也只是模糊記憶,無法準確定位,并導致大量人力、物力的浪費。目前,相關方面仍在積極想辦法。
鑒于此,皂河中心從市水務局專門借了一部便攜式衛星定位儀,對區域內的,特別是在道路兩側和農田里的管道節點和閥門,都進行了東經度和北緯度的測量定位,并同步記錄這些管道和閥門的供水控制區域。這樣一來,就確保了這些被測量定位過的點位,只要用定位儀來查找,將會分毫不差。
當然,這項工作如若是放在市區是很簡單的,而放在農村則顯得尤為繁重,可一旦按照計劃全部完成后,其對后期區域供水管道的管理優勢將無法比擬。我們將會把皂河作為一個試點,自加壓力,率先試行。
(圖1:中心全員在給查坑回土)
(圖2:為DN200管道節點定位)
(皂河區域供水服務中心 李方宇)